“它见证了我们的爱情”......这座90岁的桥大概是广州人的集体回忆了
海珠桥,是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的桥梁。它第一次将珠江两岸连接在一起,见证了广州的历史,也成了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本期“桥”见广州,带您走进这座拥有90年历史的“珠江第一桥”,道出一代代人的记忆与乡愁。
街坊熊世明:“最难忘骑单车过海珠桥”
今年80岁的熊世明在海幢街永龙社区住了75年。1962年,熊世明在“河北”当机械维修工,他用一个多月工资买了一辆单车,每天从“河南”骑单车经过海珠桥去“河北”上班。“那时,每天早上6点多,海珠桥上单车如潮。平时15分钟就能到工厂。”熊世明回忆,“当时,我一个月收入才12元,舍不得坐公交车。有一次急着到‘河北’找我的父亲,才第一次坐公交车过海珠桥。”
街坊冯小姐:“海珠桥是我们爱情的见证”
如今,“80后”冯小姐路过海珠桥就会想起过去。“我和先生一个住‘河北’一个住‘河南’,谈恋爱的时候,我们要坐十几分钟的车跨过海珠桥才能相见,结婚后我们还经常到海珠桥散步。”她说,海珠桥见证了她和先生的爱情,结婚时还特地到海珠桥拍照留念。
耗时三年建成,铁桥飞架连接“河南”“河北”
在广州,海珠桥通车之前,珠江上没有任何桥梁,只能依靠渡船来往两岸。
1929年12月,海珠桥动工。1933年2月,海珠桥正式竣工。
1933年2月15日13时,海珠桥通车典礼举行,“河北”与“河南”成功“牵手”。直到今天,老广还会说出这样一句话:“铁桥飞架,‘河南’‘河北’都是广州人。”
曾被炸毁,修复后重放异彩
海珠桥上的年份雕塑
海珠桥东西两侧的人行道上,可以看到一座座年份雕塑,上面记录着海珠桥建成后的各个重大历史节点。
1949
1949年10月14日,海珠桥被国民党军队炸毁,被炸毁后40分钟不到,广州解放。
19501950年3月25日,海珠桥开始重建,同年11月,海珠桥竣工通车。重建的海珠桥外观与1933年的原桥大体相仿。
▲图为1950年修复海珠桥工程情景。(图源:广州市国家档案馆)
19741974年12月,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,在原桥两侧各拓宽约8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,桥跨与原桥一致,组合成新的桥面体系。
▲图为20世纪80年代海珠桥交通高峰期的车流状况。(图源:广州市国家档案馆)
20122012年2月28日,海珠桥大修工程开工,2013年9月,大修完工,恢复通车。大修后的海珠桥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提升景观效果,让“海珠丹心”重放异彩。
数十年来经历重修、加固、维修,如今的海珠桥全长356.67米,主桥全长182.90米,承载能力大幅提高;桥面两侧的曲线拉长,坡度更加平缓。
NO.3
桥两岸可打卡沿线红色印记
阔步海珠桥,大桥的北面是海珠广场、广州解放纪念像、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旧址、五仙门电厂旧址等,南面有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等,众多历史遗迹在海珠桥的串联下,形成一条独特的红色印记。站在海珠桥上眺望,广州塔、珠江新城CBD等广州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映入眼帘,古朴与摩登交融,历史与现代共生。
大桥周边美食荟萃,食客桥底吃夜宵赏美景
海珠桥旁的滨江路行人如织
海珠桥将一德路、江南大道北、同福路三条道路贯通,也串联起桥两岸居民的生活所需。
白天,不少海珠街坊会坐公交车,经过海珠桥到一德路购买海味干果。家住小港路的陈伯告诉记者,他会定期到一德路购买海味干果,每次都是搭乘公交过海珠桥。
同福路的美食同样吸引着珠江对岸的居民。“周末经常约朋友一起到同福路吃肠粉、喝糖水。”“90后”冯小姐表示,她曾在五中读书,最难忘的是每天步行过海珠桥上下学的时光。
海珠桥旁,美食林立的同福路烟火气十足。
夜色下的海珠桥,桥上旖旎的灯光点缀着夜色,两岸行人如织。在海珠区滨江路海珠桥底,年轻人弹吉他,老年人跳起舞;食客一头扎进桥底的海鲜大排档......伴随着两岸绚丽的灯光,古老的海珠桥热闹非凡,烟火气十足。
桥下欣赏夜景的一家三口。
监制 | 伦少斌、胡巧娟
策划|朱小勇
执行监制 | 张瑶
统筹 | 周小怡
撰文 | 蔡晓素
图片 | 蔡晓素 李卓颖 胡瀛斌
编辑 | 严璐
视频 | 李卓颖 郭柯堂
视频文案 | 徐敏轲(实习生)
剪辑 | 周紫冬
后期 | 梁宜
配音 | 骆晓晴
封面图 | 胡瀛斌 图片设计 | 朱燕艳
点击关注 👇 信息时报 有嘢到